智慧、氣度與勇氣—施魏因史泰格退出國家隊 - 足球
「小豬」施魏因史泰格(Bastian Schweinsteiger)的退出國家隊,給了德國球迷的震撼極大,但更多的是許多人的不捨之情,畢竟從04年歐洲國家盃至今十二年,德國隊七屆大賽他無役不與,這是現今德國隊絕無僅有的球員紀錄。而我對小豬的情感更是深厚,從職業生涯初登場至今,每一步都是完整在我眼前呈現,在我看球生涯中、他是第一人。04年我在足球主義撰寫介紹小豬的文章時,對他的期待,彷彿還歷歷在目。
施魏因史泰格在許多德國隊球迷、拜仁球迷心中地位無與倫比,畢竟他是拜仁青訓系統出身,更是德國最近一次黃金世代的先頭部隊。如果說,卡恩、巴拉克、克洛澤是德足黑暗時代的孤寂火炬,那麼小豬和拉姆、波蒂就是黎明的第一道曙光。而他退出國家隊、再加上波多爾斯基可以預期的淡出,也代表德國隊06年世界盃世代的即將終結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
再見,德國隊長 圖片來源:http://www.dfb.de/en/national-teams/picture-galleries/ansicht/?tx_gallery_pi1%5Bgallery%5D=13&cHash=dfd2a7aeb66b31333220cc50d21de3e8
命定的日耳曼英雄
請繼續往下閱讀
施魏因史泰格在04年首次被沃勒爾call up至德國國家隊,並以未滿20歲之姿頂替弗萊爾(Paul Freier,前波鴻球星)參加歐洲國家盃,並在小組賽對捷克戰先發,這是九零年代以降、德國隊前所罕聞的正太上戰場。那幾年只有戴斯勒(Sebastian Toni Deisler,德足黑暗時代與巴拉克並稱雙子星)有類似的機會,連巴拉克在國家隊debut時都已經滿22歲,02年世界盃大鳴大放時更已經25歲了。
自06年世界盃的「夏日童話」起,小豬就和拉姆、波蒂成為德國隊的長期核心球員。接下來十年間,三屆歐洲盃、兩屆世界盃,他都是隊中的中流砥柱,無論是戰力上的、或是精神上的。這也讓小豬理所當然的成為球迷最熟悉的德國隊焦點球星,而當球隊在大賽止步時,他在賽後的一舉一動,無論是痛苦、遺憾或失落,都是鎂光燈的絕對焦點。也因此,當世界盃奪冠時,施魏因史泰格的鏡頭,反而比隊長拉姆更多,也更深植人心。
小豬,他天生就是德國隊的領袖、德國足球的英雄。
請繼續往下閱讀
新舊交融、胸襟廣闊
施魏因史泰格在德國隊中是很特別的存在,他擁有世人印象中德國球員典型外貌—金髮碧眼、高壯挺拔、橫眉豎目(?)(卡恩、埃芬伯格等人都是),堅毅不屈的形象(大賽失敗後總是最後離開球場);但也擁有炫目的盤帶技術,較時髦、和善、親民、人性化的場外形象,沒有過去國家隊前輩那樣的粗曠、兇悍、冷血(例如PK大戰的心理障礙)。
他剛好是卡恩、巴拉克世代(高大、悍猛、嚴肅、講求紀律與服從)以及現今德國隊(型男外型、嘻哈打扮、孩子氣(屁孩?))的分隔線。在現在的德國隊中,小豬無疑是球隊的精神領袖,但他往往也是被老派足球迷批判「失去日耳曼鐵血精神」的箭靶。在德國隊轉型的過程中,施魏因史泰格也佔有繼往開來的關鍵地位。
現在的德國隊早已不同以往,雖然球隊的紀律與執行力、穩定度仍在,但如今的Mannschasft隊員個人風格強烈,也有許多移民後代,用鐵血、講求服從的領導風格來凝聚士氣已成過去式,拉姆、小豬他們像乖乖模範生、且善於溝通的風格,反而能馴服這批年輕好手。在德國隊,小豬的領袖氣質無庸置疑,無論在國家隊或拜仁,他在球場上的存在感、領導風格,都要比拉姆更加強烈。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寬闊胸襟,能以拉姆為尊、以大局為重、不強爭隊長袖標,讓2010年以來的日耳曼大軍內部和諧,這點絕對要記他頭功。
隊長拉姆身後的男人 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pinterest.com/pin/495888608944383349/
勒夫的革命情感、范豪爾的再造之恩
談到小豬在國家隊的地位,就不能不談到勒夫。勒夫在接掌國家隊帥印時,國家隊隊長是巴拉克,巴拉克是老派的隊長,領導風格強勢且對於自己在國家隊的位置、踢球方式非常有主見,這對勒夫的執教產生威脅。06年當時巴拉克在國家隊內巨星地位穩固,但勒夫只是以克林斯曼智囊身分、順手接掌兵符的no body(就好像勒夫現在助理教練施奈德Thomas Schneider,他曾是斯圖加特總教練,但誰在意?),也因此奈何不了巴拉克。但巴拉克因傷退出2010年世界盃,而德國隊在失去小皇帝的狀況下踢出青春風暴,讓勒夫乘勢聯合拉姆發動政變奪權。而高人望的小豬態度極為關鍵,他選擇與勒夫站在同一陣線,自此施魏因史泰格在德國隊中地位穩固。即使俱樂部生涯低潮、中場人才輩出時,小豬依舊是勒夫必選。而從世界盃奪冠後,小豬擁抱勒夫、師徒兩人落淚的鏡頭,就可知此二人情誼之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