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03 10:40:41 作品展示

国家一级运动员、硕士研究生、“孩子他爸”......那些部队里的“新青年”!

原创 前线编辑部 人民前线

整理 | 刘思宇

新时代,新机遇。随着军人待遇提高、拥军优属力度加大和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,尊崇军人、崇尚英雄成为社会风尚,在越来越多当代青年心里,穿上军装、保卫祖国,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。

当研究生放弃优渥待遇直招入伍,当“宝爸”军人带着责任与担当踏上军列,当一级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续写拼搏传奇……他们带着各自领域的独特光芒汇聚军营,让知识与热血、成熟与激情、专业与信仰在绿色方阵中交相辉映。

又逢“五四”,我们将目光投向来自东部战区陆军不同战位的中国军人,讲述新时代军队青年官兵的奋斗故事。

读研还是留队,她选择......

“仪芬,等读完了研究生再去当兵好不好?”

“爸妈,你们别再劝我了,这次我无论如何也要去当兵,圆我的军旅梦……”

这是入伍前,李仪芬和父母的一番对话。父母满是不解,李仪芬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乖孩子,从不违逆父母长辈。这次为了参军入伍,这位吉林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却“叛逆”了一回。

时间回到2008年,一支参加过抗震救灾的部队驻扎在李仪芬家附近。临走时,一位解放军叔叔把“抗震救灾”的纪念章送给了年仅7岁的李仪芬,当她每每看见那枚纪念章,心中不由畅想自己穿上军装的模样。

2021年3月,带着这份梦想和憧憬,李仪芬携笔从戎,成为第73集团军某旅卫生连战士。

带着“高学历”光环入伍,曾以为自己在新战友中有些优势,然而新训开始不久,部队快节奏的作息制度,让李仪芬一时难以适应……在某次救护考核中,李仪芬因止血带捆绑位置错误,导致“伤员”手臂发紫,成绩全连垫底,这让这名学校里的“优等生”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

看到李仪芬失落的样子,班长拍了拍她的肩膀说:“战胜恐惧最好的方式是直面恐惧,掌握好技巧,你一定能学会。”

班长的一番话,让李仪芬的心情平静下来。为了打牢基本功,她从最基础的卫勤技能学起,理论反复背记,实操来来回回练,缠着班长求教、找军医“取经”,直到搞懂弄会。

战场救护演练考核那天,李仪芬交出一份优异答卷,看着她进步飞快,班长微笑着说:“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!”

过了专业技能关,又迎来共同科目训练。训练场上,班长为她们演示动作,只见他撤步引弹、挥臂扣腕,手榴弹在空中划过弧线,准确落入目标区域。然而,等到李仪芬上场时,她用尽全身力气,成绩依旧在及格线边缘徘徊。

为了提高成绩,李仪芬不停地给自己加练,负重引体、杠铃弯举……周末时间,她也在健身房给自己“加码”。

2021年在旅队军体运动会上,她助跑挥臂一气呵成,将手榴弹“咚”地砸进三环区,荣获手榴弹投掷女子组第三名。

2023年,旅队组织轻武器射击比武,李仪芬和50余名男兵同台竞技,即使自动步枪震得肩膀酸胀,她还是保持肘部纹丝不动,最终在200米至400米靶位接连打出满环好成绩,被评为“神枪手”。

天边红日缓缓西坠,余晖映在二级上士李仪芬泛红的脸颊,一颗颗汗珠顺着她的鼻尖滑过,站上领奖台,接过奖杯的那一刻,李仪芬的眼角湿润了。

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同,部队的生活简单而纯粹,李仪芬在一点一滴中磨砺着自己的心性,她说:“校园教给我知识和思想,军营赋予我专注和勇气,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信心。”

“孩子他爸”,来当兵了!

“宝贝,快看,爸爸在这儿呢……”周末,第73集团军某旅战士李洪捧着手机和妻子、儿子视频。这样一个普通而温情的时刻,吸引了周围同年兵的目光。

时间回到三年前,距孩子预产期还有一周,李洪正陪着即将生育的妻子做着各类准备工作,突然接到了县武装部的电话。经过一番咨询了解,李洪得知,因为年龄原因,这是自己最后的参军机会。

考虑到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,李洪左右为难,内心百感交集。刚刚成立的小家和自己追寻已久的军旅梦,到底应该如何抉择?

李洪的想法被妻子张青群得知后,得到了妻子无条件的支持:“我支持你,带孩子我一个人也可以的!去部队,别给我和孩子丢人!”妻子的宽慰和理解给李洪注入了莫大的动力,李洪安心报了名,成为第73集团军“济南第二团”一名战士。

2022年12月27日,儿子出生了,当被问及为何会坚定支持丈夫参军时,张青群答道:“当年我没能入伍,也想过有没有可能成为军嫂,如今他顺利入伍,我绝不能拖后腿,这样他不会留下遗憾,我们的儿子将来也会为他父亲感到自豪,我还想儿子以后也去当兵呢。”

对于妻子张青群的默默付出,李洪心中既感动又愧疚。

五一假期前夕,正在野外驻训的李洪了解到单位正在收集官兵家属来队需求,想起许久未见的妻儿,他便第一时间向单位上报需求。几天后,单位为他协调了临时来队公寓房。

这个假期,李洪带着妻儿一起参加单位的文体活动,已经两岁多的儿子拉着李洪的手欢快地跑来跑去,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,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团聚时光。

如今,李洪已经顺利选改为军士,并在2024年底被评为“四有”优秀士兵,荣获了嘉奖。沉甸甸的军功章背后,不仅是李洪自身的努力,更是家人们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坚守。

国家双一级运动员,进入尖刀营

踏入军营不久,战士张定红便小有名气。

“国家一级越野滑雪运动员”“国家一级赛艇运动员”,16岁就读宜春少年体育学校,并加入国家赛艇后备人才基地……特别的人生经历,让张定红入营之初便登上“新兵讲堂”,化身“小教员”,和战友们分享从军的初心——

2018年,张定红转至江西省赛艇队,并考入宜春学院。初入大学校园,他就开始密切关注征兵政策,注重加强体育锻炼,为实现军旅梦想做准备。

临近毕业,面对多家地方单位抛出的“橄榄枝”,张定红不为所动,毅然选择投身军营。

▲张定红所获奖牌

▲张定红代表江西队参加赛艇比赛

▲张定红(右一)和战友

然而,与荧幕里看到的军旅生活不同,张定红下连后所在岗位,既不酷炫,也不热血。作为小队卫生员,整天从事单调的医疗保障工作,与曾经赛场荣光形成鲜明对比,让他感到有些不甘和失落。

“做难事必有所得!”父亲在电话里说的话让张定红深受触动,他暗自下定决心,即便在平凡的岗位,也要干出不平凡的业绩。

此后,他沉下心来学习医学知识和诊疗技术,不懂不会及时向干部骨干虚心请教,遇到任务总是冲在一线、干在一线,卫勤保障本领越练越过硬。

在第一次攀登摸底考核中,张定红在绳索上用了近一分钟才勉强登顶,他的内心倍感失落。他想起当初自己对父母说的话,“我一定要当一个好兵”;他想起排长的口头禅,“当兵就要争第一”......可尽管每次都拼尽全力,成绩却不尽人意。

张定红心里憋着一股劲,一个动作成百上千次地练,双手经常接触装备的部位都磨出了老茧,没日没夜地加班训练,让张定红的攀登技术逐渐有所长进,从起初一分钟都很难登顶,到现在18秒的优秀成绩。

在平凡的岗位上,张定红完成了给自己定下的目标,但他那股比赛冲锋的劲头始终没有消散。

2024年,张定红得知陆军组织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活动,他那颗逐梦的心又变得滚烫起来。

要超越对手便要先超越自己。在筹备参加比武的过程中,张定红再次开启“魔鬼训练”,双肘反复流血结痂,手掌的老茧越来越厚。

经过高强度的摔打磨砺,张定红终于凤凰涅槃、浴火重生。比武中,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与强大的心理素质,张定红与小队战友默契配合,一举夺得桂冠。

夕阳透过斑驳的树叶间隙,把余晖轻柔地洒向领奖台上张定红那坚毅的面庞,张定红胸前的金牌在霞光的映照下,闪耀出夺目的光芒。

载誉归来,连队的战友们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张定红,纷纷嚷着让他讲讲获奖感言。张定红稍显羞涩,他双手郑重地捧起金牌,思考片刻说道:“入伍前,我同样获得过不少奖牌,但没有哪一块能比它的分量更重。”

“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”青春因奉献而精彩,梦想因担当而绚丽。

当军营把一群有理想、有抱负的青年聚集在一起,必将给他们烙下深刻的印记,带来前行的动力和精神的财富,属于这群青年的奋斗之旅才刚刚开始……

更多推荐

原标题:《国家一级运动员、硕士研究生、“孩子他爸”......那些部队里的“新青年”!》

【本地足球】中西混血球员试训富力,为中国足球“征战”欲放弃西班牙国籍
2025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:石宇奇2-1昆拉武特
top